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結合校史談國防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結合校史談國防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校史?
成立于2003年。根據(jù)校史記載,該學院的成立是為了滿足社會對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學院的發(fā)展得益于學校的支持和各方面的努力。學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培養(yǎng)了大量優(yōu)秀的工程技術人才。
學院的校史記錄了學院的發(fā)展歷程重要事件和成就,可以通過學院的官方網站校史館等途徑了解更多相關信息。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是一所年輕而最富有朝氣,普通而最具有發(fā)展?jié)摿Φ闹袊涣鞲叩泉毩W院。由成都理工大學與中國核工業(yè)西南物理研究院在“產、學、研”全面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創(chuàng)建,并于2000年經四川省教育廳批準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二級學院),其前身為成都理工學院樂山分院;2001年,成都理工學院經教育部批準組建成都理工大學,同年學院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樂山分校;2003年3月,學院正式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2004年2月經國家教育部確認為獨立學院(國有),并在2004年12月獲“中國一流高等獨立學院”榮譽稱號。學院還榮獲中國國防科工局“國防科技工業(yè)企業(yè)管理創(chuàng)新成果二等獎”、“全國十大著名獨立學院”、“全國獨立學院畢業(yè)生就業(yè)競爭力20強”、“全國教育教學管理示范院校”、“中國教育十大責任誠信獨立學院”、 “全國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十大獨立學院”、“四川省衛(wèi)生先進單位”、“四川省園林式單位”、“四川省綠化模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文化育人的落實舉措有哪些?
系統(tǒng)設計,完善文化育人格局。成立由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擔任組長,分管領導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為主要成員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和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健全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單位分工協(xié)作的文化育人工作機制。將文化建設納入學校綜合改革方案、“十三五”規(guī)劃和“雙一流”建設方案,確定文化育人工作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基本要求,將文化育人納入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制定實施“弘文計劃”文化育人工作方案,明確14項工作舉措,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學校特色校園文化,努力將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
強化融入,健全文化育人體系。依托學校人文教育資源優(yōu)勢,組織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振興工程”,開展“中華贊”經典誦讀大賽、“書香校園”經典閱讀、“東南大學詩歌節(jié)”等系列活動,并開設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專題課程和國學講堂。實施“革命文化教育資源庫建設工程”,挖掘紅色校史文化資源及其育人內涵,加強對校內“團二大”遺址“梅庵”的保護開發(fā),著力打造紅色文化育人載體。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等主題,舉辦座談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系列活動,深化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學習教育,增強師生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復興大任的文化自覺。加強校史文化建設,啟動2019—2030年校史研究與編纂計劃,完善學校歷史圖片庫、文字資料庫、名師校友庫等。
創(chuàng)新形式,提升文化育人實效。依托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建設,打造教育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項目“梅庵派古琴”基地,每年舉辦人文大講堂、“高雅藝術進東南”等上百場文化活動,持續(xù)開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與校外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等共建一批社會實踐和文化體驗基地,組織大學生實地教學考察,增強大學生繼承革命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的責任感。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月、西部支教、暑期社會實踐等實踐活動,組織走訪紅色革命根據(jù)地、深入貧困縣開展精準扶貧等活動,讓師生在社會實踐中了解國情、感知社情、體察民情,提升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辦好新生文化季、國防文化季、學生科技節(jié)、廉潔文化周等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實施“校園原創(chuàng)文化經典推廣行動計劃”,提升大學生文化實踐能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結合校史談國防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結合校史談國防教育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