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近代教育思想書籍推薦書目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近代教育思想書籍推薦書目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國近代史有影響的兩位教育家?
蔡元培,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為: (1)提出了著名的自由主義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方針,認為要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必須在“共和精神”的指導下,接受五個方面的教育: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育才能完成,(2)主張 “思想自由、學術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思想。(3)強調(diào)發(fā)展個性,崇尚自然。為使學生的個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強調(diào)要有“自動”、“自學”、“自助” 的精神,防止“注入式”的教學方法。(4)重視勞動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還支持“勤工儉學”和“工學互助”活動。其著作輯有《蔡元培全集》。
陶行知,中國近代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ⅰ敖虒W做合一”等著名口號,被毛澤東和宋慶齡等稱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和“萬世師表”。他畢生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對我國教育的現(xiàn)代化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他不僅創(chuàng)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為中國教育探尋新路。最可貴的是,他不僅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又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踐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為人所同欽,世所共仰。
教育文化對近代社會的影響?
論社會教育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社會教育,作為近代中國教育系統(tǒng)中的一個組成要素,一種特殊教育形態(tài),和其他任何教育制度一樣,是近代中國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諸方面變革發(fā)展的產(chǎn)物,因而也必然對近代中國社會諸要素產(chǎn)生相應的影響和促進作用,從而推動近代中國社會的進步。
教育文化對現(xiàn)代社會產(chǎn)生了重要的原因,就拿洋務運動來說:
中國近代教育開始于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在洋務派推動下開展各項業(yè)務活動,需要大量的新式人才。
從19世紀60年代起,清政府先后開辦了一批學習西方文化和西方技術的新式學堂以培養(yǎng)各類洋務人才,推動了中國近代化教育體系的發(fā)生。
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及意義?
中國近代第一個正式施行的學制。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管學大臣張百熙曾擬訂《欽定學堂章程》即壬寅學制,未及實行。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 7月清政府命張百熙、榮慶、張之洞以日本學制為藍本,重新擬訂學堂章程,于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1月公布,即《奏定學堂章程》,是年為舊歷癸卯年故稱癸卯學制。
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世界發(fā)生巨大變化,以科技文化為中心。它的意義是為國家培養(yǎng)更優(yōu)秀,更高科技,更智能化的接班人
(1)興校育才(發(fā)展教育)是變法圖強的根本策略.(設立學堂和譯書局;準許創(chuàng)辦報館與學會;廢八股取士等.
(2) 廢除科舉制;設立學部; 廣設新式學堂 ;建立新學制;重視留學教育等.
(3) 廢除了封建主義教育;有利于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思想的廣泛傳播;促進了資產(chǎn)階級文化教育的發(fā)展;有利于近代化人才的培養(yǎng).
教育近代化特征1本時期,中外教育的近代化過程中,大多開始建立和實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學制,并有目的有步驟的將近代自然科學轉化為課程形態(tài),促使教育發(fā)生變化.借助新式學?;蚪M織形態(tài)進行,設置新課程,發(fā)展新教育,進行教育改革,促進本國教育近代化.
2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在教育近代化過程中都在不同的進行改革,使教育真正成為一種生產(chǎn)力.同時更加關心受教育者的成長和認知規(guī)律,教育理論更加豐富,更加人性化.
所謂教育近代化就是教育的資本主義化.
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始預告了西方社會近代化的開始,同時也預示著西方教育近代化的開始.中國隨著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的開始,中國也開始了社會的近代化,同時中國的教育也開始了教育的近代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近代教育思想書籍推薦書目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近代教育思想書籍推薦書目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