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西方教育思想史教材修改的考試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西方教育思想史選擇題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外國教育史》應該怎么復習
- 2、2017考研教育學知識點:外國教育史部分(8)?
- 3、中外學前教育史試題
- 4、【考試重點】中外教育史知識點
- 5、教育學考研復習之外國教育史?
- 6、西方第一個提出考試的人
《外國教育史》應該怎么復習
1、縱向上,要理清按照時間順序事件發(fā)生的脈絡,橫向上可以將中國教育史和外國教育史進行對比,幫助理解。
2、高效的復習,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
3、教育學專業(yè)全國統(tǒng)考框架筆記第三部分外國教育史學習要求:外教史部分以近代和現(xiàn)代史為重心;外教史包括思想、制度和實踐三塊內(nèi)容,主要以思想和制度為重心;注意國別之間的差異。
2017考研教育學知識點:外國教育史部分(8)?
熟知教育學相關知識 在教育學考研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熟知教育學相關知識,如教育史、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律等,這些知識點都是考研重點。通過系統(tǒng)學習和深入掌握這些知識點,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考試。
中外教育史 《中國教育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孫培青 《外國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吳式穎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因為教育學考研專業(yè)課的分數(shù)占300分。
(3)教育史:主要是梳理教育發(fā)展的歷程,并從史學的角度研究教育,一般分為中國教育史方向、外國教育史方向、比較教育史方向。如果考生有史學專業(yè)基礎報考這個專業(yè)比較好。
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都很不錯的,河北大學教育學也可以的,主要是要根據(jù)自身情況來選學校,建議你上考研相關網(wǎng)站去查查開設教育學專業(yè)高校的相關信息再針對自身情況作決定。
★教育學原理:12校編寫的《教育學基礎》;另還看了袁振國的《當代教育學》個人以為,前者看過就差不多夠了,首推,后者看看也是可以的。
中外學前教育史試題
1、古代希伯來學前教育的會堂教育時期,主要采用家長制加體罰的教育方法。A. 錯誤B. 正確 1 蔡元培崇尚學前兒童應進行美育教育的主張。A. 錯誤B. 正確 1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圖是最早提出學前教育思想的人 。
2、江西瑞金的下州區(qū)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兒所和下屋子托兒所。在中外學前教育史試題答案中可知,我國老區(qū)最早成立的托兒所是江西瑞金的下州區(qū)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兒所和下屋子托兒所。
3、中外學前教育史試題 最佳答案 《中外學前教育史》試卷 A 填空:(共30分,每個空2分) 顏之推的著作《顏氏家訓》,是中國封建社會最早、最完整的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 。
【考試重點】中外教育史知識點
名詞解釋:師保傅制是指在宮廷內(nèi),為了對統(tǒng)治者及其繼承者實施積極地影響和有效的教育,設置專門的師、保、傅官以對其進行輔導和教育的制度。
中國教育史:有教無類:是孔子的辦學方針,它規(guī)定了孔子辦私學的教育對象,其基本含義是,不分華夷,無別貴賤,擴大受教育的對象,使那些愿意學習而在學力、經(jīng)濟條件和時間上又―允許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權力和機會。
系統(tǒng)掌握中國教育史的基本知識,把握教育思想演變、教育制度發(fā)展、教育實施進程的基本線索, 特別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教育學考研復習之外國教育史?
主要是梳理教育發(fā)展的歷程,并從史學的角度研究教育,一般分為中國教育史方向、外國教育史方向、比較教育史方向。如果考生有史學專業(yè)基礎報考這個專業(yè)比較好。
教育史研究方向:教育史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 中國教育史 02 外國教育史 03 中國傳統(tǒng)文與教育 04 中國基礎教育變革。
教育史是教育學分支學科。以教育理論與實踐發(fā)展的歷史為研究對象。任務是研究各歷史時期教育理論與實踐發(fā)展的實際狀況和進程,總結歷史經(jīng)驗,探討客觀規(guī)律,為解決當代教育問題提供啟示與借鑒,并預示其發(fā)展方向。
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與“勞作學?!崩碚摠C–(1)公民教育理論:關于國家職能思想的思想是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理論的政治基礎教育有用的國家公民是國家公立學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
《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國,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初探》,葉瀾,上海教育出版社。同時建議閱讀參考書的時候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安排一定的復習順序。
教育學考研中,有一些學校是采用全國統(tǒng)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
西方第一個提出考試的人
中國的考試制度是古代的石勒發(fā)明的,西方第一個提出“考試”的人則是柏拉圖。石勒是中國考試制度的創(chuàng)始人,據(jù)史書記載,石勒在郡國設立官學招生,這些地方學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這些生源都得經(jīng)歷三次考試才能畢業(yè),相當嚴格。
第一次提出考試這個概念的,是西漢的思想家董仲舒。. 但是直到隋朝,大約在公元605年,才真正確立了進士科,也就是我們常常在書中讀到的,學生通過考試獲得入仕資格。
應試士子針對策題提出的問題,一目一目地在竹簡上寫出答案——策文,這就是“對策”。參加這次對策的有100多人,穎川郡(河南禹縣)人晁錯獲得第一,從太子家令進而被提升為中大夫。
石勒。石勒是考試制度的創(chuàng)始人,據(jù)史書記載,石勒在郡國設立官學招生,這些地方學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這些生源都得經(jīng)歷三次考試才能畢業(yè),相當嚴格。后來,隋朝的科舉制度就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而成的。
西方教育思想史教材修改的考試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于西方教育思想史選擇題、西方教育思想史教材修改的考試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