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思想的新境界是指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教育思想的新境界是指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篤行、明德是什么意思?
“篤行”,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言忠信,行篤敬。這一命名要求每位師生為人為學言語忠誠老實.“明德”語出《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于至善———— 彰顯高尚的道德,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革舊從新,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達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大學》的三綱八目,對現(xiàn)實有何影響?
當下,在教育方面大家有很多疑問,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或者換個角度,學習的目的?學習的方法?
大學解決了這兩個終極問題!所以,大學給出了教育和學習的大原則和大思路,這個原則和思路也反應了穿越時代和文明的“道”
當然,在操作層面需要具體講求。如果能結合目前商業(yè)文明的一些工具和技巧,我們就能實現(xiàn)所謂的成功。
所謂的三綱是指: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八目可以概括成內修、外煉兩環(huán),而修身是連接內修和外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這段話的本意來看,是把人的修煉分成了8個階段,從而達到內圣外王的最終目標,因此這8個環(huán)節(jié)是涇渭分明的,只有通過艱苦卓絕的磨煉,才能成就圣王功業(yè),這是禪宗漸悟的修行方式。但是如果從文字障里擺脫出來,把這8環(huán)節(jié)看成一個整體,你會發(fā)現(xiàn),不論是幾個環(huán)節(jié)實際上都是一回事,所以格物就是致知就是誠意就是正心就是修身就是齊家就是治國就是平天下,這是禪宗頓悟的修行方式。至于采取哪種修行方式,關鍵看你適合哪種方式。
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三綱是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向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八條目”是實現(xiàn)“三綱領”的具體步驟,即是實現(xiàn)人生使命或理想的最佳路徑。
三綱的起點是明德,就是使人天生具有的美好品德,依靠個人自覺的主觀力量發(fā)揚光大,道德的主體自愿,人應充分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發(fā)展個人的自控意志,以養(yǎng)成良好德性。
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是自我省察,注重對內心的體察,對心性的感悟,經由長期的自我完善,不斷升華。不斷更新自己,從而實現(xiàn)最高目的是止于至善。
“三綱八目”不僅是《大學》這部經典的核心,而且是整個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
“三綱八目”是儒家學派的對人的教育根本思想,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修養(yǎng),成就事業(yè)的衡量標準。正是這種思想造就了中國人特有的價值觀人生觀。
儒家思想是我國優(yōu)秀的的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世界四大文明中,唯有中華文明綿延千年不斷,傳承優(yōu)秀的的傳統(tǒng)文化不但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同時可以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三綱八目的具體內容:
三綱八目思想可以說家喻戶曉,她產生于封建的農耕社會,從遠古走來,但至今仍對我們的現(xiàn)實有諸多積極影響。
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組織一個家庭,從認識論的角度,必須在理性上區(qū)分美與丑、善與惡、是與非,這是我們去與非理性斗爭到底的永恒武器。
今天有的人以為這個思想太“古老”而不必對其唯命是從。事實上,我們今天的世界比過去更加“古老”,因為我們對事物有了更多的經驗和了解,所以我的優(yōu)越之處就是可以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
所以,講政治,需“明明德”。
一個企業(yè)一個店鋪一個早點攤,從唯物論的角度,必須拎得清誰才是自己的靠山?怎樣做才能保證我們日進斗金財源滾滾?
只有鼠目寸光的生意人才只顧眼前唯利是圖,才殺雞取卵,才竭澤而漁。給顧客最放心的食材,成本上去了,但是人氣也上去了。而人氣最終決定你的路越走越遠。
所以,搞經濟,需格物、致知,要有誠意,重修身。
現(xiàn)代社會,離開書報、離開電視、離開網絡,離開資訊誰能活下去?
從審美觀出發(fā),我們可能買不同樣式的衣服,可能選不同牌子的手機,可能下載不同的智能程序,但是最終,我們有個共同點:我們需要與外界產生連接。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思想的新境界是指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思想的新境界是指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