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感受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感受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兩彈一星故事的感悟?
今天,我學習了《“兩彈元勛”鄧稼先》這篇文章。1985年7月,鄧稼先被診斷為癌癥。三個月后,國慶節(jié)到了,鄧稼先和警衛(wèi)員悄悄離開了醫(yī)院。他回憶了以前的事:在他取得博士學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國的路程。八年后,他用上了這些知識——研究核武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后,他又投入到氫彈的研究當中去。因為原子彈和氫彈大量的輻射,讓他不幸得了癌癥。鄧稼先這種獻身祖國,獻身科學事業(yè),義無反顧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最近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成功對接,證明了我國的科技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實踐證明,高科技的發(fā)展既增添了國家的競爭力,又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變化。高科技的發(fā)展會給國家?guī)碡S富的回報,帶動相關產業(yè)跨越式發(fā)展。我們堅信,一個堅守著千年夢想的民族一定也是一個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的民族。中華民族復興之夢一定會實現!
我感到對鄧稼先這一位老一輩科學家對新中國的國防事業(yè)付出了全部心血甚至于生命更加的敬佩。他這一生不為名利,金錢,只為了新中國能夠擺脫落后的面貌,艱苦奮斗使中國的命運得到了根本的轉折。
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四號感想?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四號,從嫦娥探月到天問探火,從北斗服務全球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發(fā)展到壯大。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他們對太空探索的永恒初心,對祖國始終不變的赤誠熱愛。
回望過去,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是在一片戈壁灘上起步的。卓越成就的起點,正如那片荒蕪的戈壁灘。彼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面對西方的封鎖制裁和戰(zhàn)略威脅,黨中央毅然做出了發(fā)展我國尖端國防科技事業(yè)的決策。
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正處最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節(jié)點上,我們更應該努力學好專業(yè)知識,在攀登知識高峰中追求卓越,投身到科技報國事業(yè)中,將我們大學生的朝氣和活力盡情發(fā)揮,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殆,傳承“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嫦娥奔月,那是古人的美好想象;飛天萬戶,那是先民的勇敢嘗試;神舟發(fā)射,則是中國人民對浩瀚宇宙的再一次成功探索。仰望星空,你可曾想到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壯闊,可曾想到辛棄疾“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的豪情壯志。
航天精神是獨立自主的創(chuàng)新精神?!靶强蘸棋珶o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來。”從東方紅、長征、神舟到北斗、嫦娥、天問,我國航天事業(yè)創(chuàng)建60多年,一項項關鍵技術的突破,一個個輝煌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工作者背后的努力,正是因為這些航天工作者的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才得以看到今天的神舟14號的成功發(fā)射。
中國近代史落后就要挨打感想?
落后就被他人欺負,就被他人挨打,我國近代史就是一個恥辱的歷史,滿清末年,由于體制落后,雖然經濟不錯,但是軍事力量落后西方太多,屢屢被侵略,清政府割地賠款,事實證明國富一定要兵強,沒有一個強大的國防建設,保障不了我國經濟文化建設和人民安居樂業(yè)等等。
2022跨年感想?
2021年馬上就要過去了,2022就要到來了,回想2021年,我們國家在經濟,軍事國防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別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提高,2021年馬上就要過去了,2022就要到來了,這一年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戰(zhàn)勝了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們國家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回想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有信心在2022年把我們祖國建設的更加美麗富強!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感受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感受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