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guān)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guān)于中國的幼兒教育之父是指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guān)介紹中國的幼兒教育之父是指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有中國教育之父之稱號的教育家是?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孑民,號孑農(nóng),紹興山陰(今越城區(qū))人,
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者、教育家、政治家。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開啟一代“學 術(shù)”與“自由”之風。
蔡元培出身于商賈之家,少年時期飽讀經(jīng)史,17歲考取秀才,18歲任塾師, 21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26歲升補翰林院編修。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他認為
革新必先培養(yǎng)人才,于是走上倡導教育救國之路。
同年9月,他棄官歸里,任紹興中西學堂監(jiān)督。
20世紀初,他在上海組織中國教育會,創(chuàng)辦愛國女校和愛國學社,致力于打破 封建主義教育,為反清革命培養(yǎng)人才。1906?1916年間,他赴
德法留學,為兼通中 西文化奠定了基礎(chǔ)。
回答中國現(xiàn)代教育之父是蔡元培,主要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數(shù)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這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孑民,號孑農(nóng),紹興山陰(今越城區(qū))人, 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者、教育家、政治家。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開啟一代“學 術(shù)”與“自由”之風。
20世紀30年代在我國幼教界被稱為南城北張的兩位幼教科學家是?
我國教育界被稱為南陳北張的教育家是陳鶴琴和張雪門。陳鶴琴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兒童教育之父,創(chuàng)立了中國化的幼兒教育和幼兒師范教育的完整體系。陳教授編輯出版了不少兒童課外讀物,如:《中國歷史故事叢書》、《小學自然故事叢書》等著作出版
學前教育之父?
1837年,福祿培爾重返家園,為學齡前兒童創(chuàng)辦了一所活動學校。幾年后,該校正式改名為幼兒園。與此同時,他還開設(shè)了幼兒教師培訓班。
福祿培爾的其他教育著作也在這一時期相繼出版,如《慈母曲及唱歌游戲集》《幼兒園教育學》等。福祿培爾的幼兒園活動受到了社會的重視,幼兒園在各地相繼建立。
中國兒童心理學之父?
陳鶴琴(1892-1982),出生于浙江省上虞縣百官鎮(zhèn)一個小商人家庭。6歲時父親病逝,祖?zhèn)鞯男‰s貨鋪也隨后倒閉。七八歲時,他與母親靠替人洗衣服維持生計,并讀完了私塾。191 1年,他考入上海。
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一所留美預備學校在國內(nèi)招生的消息,他報名參加考試,并順利通過。 1914年,他前往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并于1917年獲得該校的文學學士學位。隨后,他轉(zhuǎn)至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主修教育學。
1919年,陳鶴琴學成歸國,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育科任教,并擔任教授。1925年,商務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兒童心理學之研究》,是心理學和教育界公認的學術(shù)代表作用。 陳鶴琴十分重視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作用,主張和提倡科學的家庭教育。
他的“活教育”主張、他的道德教育的文章等等都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誰是中國現(xiàn)代理i侖心理學豹奠基人?——潘菽潘菽(1897-1988) ,原名潘淑,字水淑,號有年,出生于江蘇宜興鎮(zhèn)的書香門弟。1917年,潘菽畢業(yè)于常州江蘇省立第五中學: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
當時他的名字還是潘淑,他覺得“淑”有點女性化,而且當他知道南北朝宋文帝有個妃子也叫潘淑后,就堅定了改名的決心。改名潘菽,是取“淑”字的諧音,取“啜菽飲水”之意。1921年,他前往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主修教育學,后轉(zhuǎn)入印地安納大學。
他在美國留學期間,生活異常艱苦,他通常在學校食堂做零工,到了博士后,他還會利用業(yè)余時間去外面餐館打工。 當時,同學們都戲稱他為“博士小工”。 公認的七大心理學派包括:內(nèi)容心理學派、機能主義學派、行為主義學派、格式塔學派、精神分析學派、日內(nèi)瓦學派和人本主義。
而當代心理學的七種心理學觀點有:生物的、心理動力學的、行為主義的、人本主義的、認知的、進化的,以及文化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中國的幼兒教育之父是指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guān)于中國的幼兒教育之父是指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zhuǎn)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guān)文章,保證您的權(quán)利。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bsscn.com/post/4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