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魯藝藝術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魯藝藝術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魯藝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1938年4月10日,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培養(yǎng)抗戰(zhàn)文藝干部的高等學府,簡稱“魯藝”。
魯藝在革命時期成功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文藝人才,創(chuàng)作了《黃河大合唱》《兄妹開荒》《白毛女》等一大批經典文藝作品。85年來,魯藝精神始終砥礪中國文藝工作者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上,與人民同行,為人民服務。
魯迅藝術學院。
“魯藝是“魯迅藝術學院”的簡稱。魯迅藝術學院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為培養(yǎng)抗戰(zhàn)文藝干部和文藝工作者而創(chuàng)辦的一所綜合性文學藝術學校,1940年后更名為“魯迅藝術文學院”,簡稱“魯藝”。
“魯藝”,是中國藝術教育史上一個響亮的名字,最早應為“魯迅藝術學院”的簡稱。作為中國共產黨 在抗戰(zhàn)時期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高等藝術學 校,其辦學過程與中共領導的革命進程 和提出的政治任務結合緊密,具有歷史的特殊性與復雜性。這其中,關于“魯藝”校名簡稱和全稱問題即是一例。
“魯藝”這一校名簡稱并非僅指稱“魯迅藝術學院”。1938年,以魯迅先生名字命名的魯迅藝術學院在黨中央所在地延安創(chuàng)建起來,其后隨革命形勢的發(fā)展,學校按照黨的政治部署,經歷了遷校、合校、分校等多次大變動,校名也隨之多有更改。而有意 思的現(xiàn)象是,直到解放后一直沿用魯迅名字命名 的“東北魯迅文藝學院”時期,期間校 名經多次改變,但變動后又仍可簡稱為“魯藝”,以至老魯藝人都樂于并習慣使用“魯藝”的簡稱。
1940年改為魯藝的是誰?
1938年2月,為培養(yǎng)抗戰(zhàn)文藝干部和文藝工作者,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聯(lián)名倡議成立魯迅藝術學院,1940年后更名為魯迅藝術文學院,簡稱“魯藝”。《黃河大合唱》《延安頌》等一大批紅色歌曲在魯藝誕生,一幅幅版畫和一部部戲劇,如同利刃一樣刺向敵人,如同號角那般喚醒人民。
毛澤東。藝鷺,簡稱魯迅藝術學院,由毛澤東提名。魯迅藝術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培養(yǎng)抗戰(zhàn)時期的文藝干部和文藝工作者而創(chuàng)辦的綜合性文藝學校。1940年后,更名為魯迅藝術學院,簡稱藝鷺。舊址位于延安市東北5公里處的喬爾溝,是一座中世紀城堡式的禮堂,每年新年都會在這里舉辦奇異迷人的化妝舞會?,F(xiàn)在有一個天主教堂和幾十個石洞。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1942年9月改名為哪種音樂節(jié)魯藝?
1940年7月15日成立于延安。團長(后改主任)先后由呂驥、冼星海擔任。成員大部分為音樂系畢業(yè)生。團內設研究、演奏、音運等三科。建團后,其活動分如下三個方面:一、研究樂理和技術,或與系里同學一起聽課,或在團內分組自修和討論。二、舉辦音樂會。曾于1941年11月為慶祝蘇聯(lián)十月革命節(jié)和郭沫若五十壽辰,舉行規(guī)模較大的音樂會。三、開展群眾性音樂組織及發(fā)動工作。
1942年初曾于魯藝文藝工作團、魯藝實習工作團分赴各地工廠、農村和部隊作音樂普及工作,并搜集民間藝術資料。1942年2月,改為以研究為主的“音樂研究室”。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魯藝藝術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魯藝藝術教育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