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當代大學生的十大思想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當代大學生的十大思想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該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人處在群體中都會有思想,不是這種思想,就是那種思想。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有意識有計劃的教學和實踐活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和關心的問題入手,如人生規(guī)劃、職業(yè)規(guī)劃、戀愛、就業(yè)、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等,把大道理寓于現實圖景中,才能被學生接受,對學生的成長有助益。切記不要假大空的東西,這些只能讓學生反感和抵觸,達不成思想教育的目的。
作為教育者應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即體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諧、充分的發(fā)展,還包括道德的發(fā)展和個性的充分發(fā)展。
首先,在教育中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教育應該培養(yǎng)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的道德發(fā)展和個性的充分發(fā)展。
其次,在教育中注重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優(yōu)勢,只要這一優(yōu)勢智力得到合理的發(fā)展,都有可能成為優(yōu)秀人才,成才的道路也應該是多樣化的。學校教育應根據學生的特殊性對學生因材施教,避免出現學生的理想批量化的現象。
最后,在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進行職業(yè)定向。個性發(fā)展的意義就在于使有特殊個性和才干的學生更有可能適應未來不同社會工作的需要。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應當鼓勵學生對社會上不同職業(yè)的特點和要求有一些直觀、感性的認識,激勵中小學生為自己職業(yè)理想的實現和祖國美好的明天做好準備。
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都包括什么呢?
赫爾巴特主要教育思想、主張內容:
1、教學的教育性原則: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不教學的教育,正如相反,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強調德育和智育相結合。
2、理論基礎:主張將倫理學、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3、三中心:赫爾巴特特別強調教師的地位,提出“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4、教學過程:提出四階段論——“清楚(明了)、聯想、系統(tǒng)、方法”,后經過其學生齊勒修改為五段教學法,赫爾巴特四階段教學標志著教學過程理論的形成。
5、教育目的:提出教學是為了“培養(yǎng)良好的公民”,屬于社會本位論的觀點。稱號1、科學教育學之父,其著作《普通教育學》使得教育學成為一門規(guī)范、獨立的學科。2、傳統(tǒng)教育的代表人,與杜威的新三中心“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相比赫爾巴特的“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被稱作是舊三中心,所以他又被稱作傳統(tǒng)教育學代表人。3、現代教育學之父,赫爾巴特是夸美紐斯之后教育學發(fā)展的又一個分水嶺似的人物,他為教育科學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孔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的教育觀對當代教育有何借鑒意義?
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任何時代都適用。無論于己、于家,還是于社會、于國家,都需要真才實學,因此,人們要利用學習的黃金時代,在校潛心攻讀,博覽群書。校方要努力為莘莘學子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教授他們最多的知識。但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光有知識還不夠,還要懂得禮貌、有修養(yǎng)、講文明。因此,孔子提出“約之以禮”。約就是約束、規(guī)矩。禮就是禮儀,擴展到德性。這句話對現代教育同樣具有現實意義,值得思考和借鑒。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十大思想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當代大學生的十大思想教育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