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以往教育思想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以往教育思想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最早提出終身教育思想的是誰?
學習化社會是美國學者羅伯特·哈欽斯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編著、被譽為當代教育思想發(fā)展中里程碑的著名報告《學會生存》,特別強調(diào)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兩個概念,把學習化社會作為未來社會形態(tài)的構想和追求目標。從此,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的理念就在國際社會迅速傳播開來,成為許多國家、地區(qū)、社會團體推進和實施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指導原則,成為社會發(fā)展和社會進步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謝謝!
為什么有人說“平民教育”從孔子開始?
孔子提倡有教無類,就是說,不管你是農(nóng)民的兒子,還是屠夫的子弟,只要肯學習,都可以到我這來聽課學習。我這不是大學,更不是太學。大家都可以坐在我家院子杏樹下,聽我講課。這就是后來的教書育人圣地~杏壇??鬃幼⒅乩碚撀?lián)系實際,他認為,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S谑菐е鴮W生出門游學,讓大家聯(lián)系實際,加深理論印象。他的學生很多,弟子三千,賢人七十有二。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提倡“有教無類”,意思是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于是他創(chuàng)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過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范圍擴大到了平民,因此他是偉大的教育家。
那么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以往好好的“貴族獨享教育”的格局,孔子為什么要打破它呢?
你看,當時正值中國古代春秋時期,各方霸主連年征戰(zhàn),天下大亂。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貴族和豪門階層,在戰(zhàn)亂的影響下,就會失去原來的地位,不得已“從上層社會流動到下層社會”。
而這一流動不得了。雖然一些貴族和豪門沒有以往世襲的那種優(yōu)待了,但是畢竟讀過書,受過教育。那現(xiàn)在因為戰(zhàn)亂落到社會下層了,會怎么辦?自然而然,把教育的特質(zhì)也一并帶到了社會下層。
就拿孔子本身說,他祖上本就是宋國的貴族。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免宋國戰(zhàn)亂而逃到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大概在孔子20歲時時候,他與一般貴族后代一樣,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對治理國家的種種問題,也經(jīng)常思考和發(fā)表一些政見。所以漸漸有了些名氣,開始步入仕途。但是仕途并不特別順,官至魯國大司寇后,也就終止了。于是孔子帶領弟子開始周游列國,想要謀求更好的發(fā)展,但未遂人愿,后回到魯國患病而死,終年73歲。在此期間,孔子創(chuàng)辦了私學,倡導“仁義禮智信”。號稱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去世后,其弟子把孔子的言行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成了《論語》,成為儒家經(jīng)典。
你看,是不是可以這么說:如果當時沒有天下大亂,沒有孔子自己所說的“禮崩樂壞”,那么就不會有“貴族的下沉”,也就不會有“教育的下沉”。從這個意義上講,孔子指責的“天下大亂”“禮崩樂壞”,是不是恰恰孕育和成就了他的“有教無類”?
到此,回到本文的題目,“平民教育”為啥從孔子開始?這個問題或許是不準確的。準確的問題更應該是:“平民教育”為啥從孔子“時代”開始?
所以,“平民教育”或許是那個禮崩樂壞“時代”的必然產(chǎn)物,孔子正好不早不晚,踩上了那個點而已。當然,這樣說,并不是貶低孔子,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像孔子一樣的思想和境界。即使多數(shù)人憑運氣可以踩在那個點上,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那都將被歷史迅速淹沒。
孔子仍是偉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以往教育思想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以往教育思想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