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潘天壽教育思想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潘天壽教育思想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為什么潘天壽是現(xiàn)代畫的奠基人?
潘天壽是杰出的中國畫藝術大師和現(xiàn)代中國畫教學的重要奠基人。建立了完整的教學體系。
潘天壽(1897—1971),浙江寧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頤,號壽者,別號阿壽、懶道人、雷婆頭峰壽者等。早年求學于杭滬,畢業(yè)于浙江第一師范學校。27歲時任上海美術??茖W校教授,其后歷任多所藝專教授、校長等職,曾為國立藝專校長。建國后,歷任浙江省文聯(lián)副主席,浙江美協(xié)副主席、主席,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中央美院華東分院副院長,浙江美院院長。1958年受聘為蘇聯(lián)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精擅國畫、書法、篆刻。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書法史》、《聽天閣詩叢》、《治印叢談》、《潘天壽美術文集》、《潘天壽書畫集》等.
原名天授,字大頤,號阿壽,浙江寧海人,現(xiàn)代畫家、教育家。潘天壽先生精于寫意花鳥、山水,偶作人物,兼工書法,尤擅指墨。畫風沉雄奇險,蒼古高華,其畫大氣磅礴,具有懾人的力量感和強烈的時代意識,與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并稱為二十世紀“中國畫四大家”。
潘天壽先生歷任國立藝專教授、校長,浙江美術學院教授、院長,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等職務。他一生著作豐富,著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詩存》等書籍。他對藝術思想、美術教育、畫史畫論、詩書篆刻等均有深入研究,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迄今影響最大的中國畫教學體系,被稱為現(xiàn)代中國畫教育的奠基人。
作為藝術家的他,曾直面現(xiàn)代之挑戰(zhàn),接續(xù)優(yōu)秀傳統(tǒng)之正脈,倡導“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力創(chuàng)沉雄奇崛、浩大剛正的畫風;以其風骨遒勁、清朗明豁的宏章巨構,在千年中國畫史中獨樹一幟。
作為教育家的他,是中國畫和書法現(xiàn)代教育的奠基者,在西風東漸中力挽狂瀾,以宏博的視野、堅定的毅力,建構起中國傳統(tǒng)藝術在現(xiàn)代藝術教育體系中得以教習與傳承的人文系統(tǒng)。
作為畫學家的他,以國族之畫傳承光大民族心志,堅守中國文化本位與民族特色,力倡中西藝術“拉開距離”“雙峰挺立”,奠定了現(xiàn)代中國藝術自我更新的意識基礎。
指畫宗師潘天壽大師的力作珍品有那些?
既講到指畫(指墨畫),就專對潘天壽的指墨畫作點介紹。指墨畫是中國畫的一種特殊形式,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有唐張藻以手摸絹素作畫的記載,清高其佩以較多作品和成熟技法被學界公認為指墨畫開啟者,而潘天壽則是登峰者。潘少年即學會此法,60年代創(chuàng)作達高潮,幾乎占晚年作品四分之一。他認為,必須先認真學毛筆畫,如認為指頭作畫新奇,為取巧為炫世是不對的,有了毛筆的基礎,還得對指畫經(jīng)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潘天壽在這特殊技法中找到適宜表達自我的藝術語言,使作品似生非生,似拙非拙,以及意到指不到,神到形不到的妙處。選了幾幅有代表性的指畫作品。
雨中荷 此幅畫是作于豆?jié){紙上(半生半熟宣),先墨潑紙面,四指迅速涂開,墨色滲化,荷葉呈干濕變化,再以指蘸墨作荷梗水草,隨蘸隨畫,斷斷續(xù)續(xù)變化多端,作品并非一味霸悍,流動墨跡,疏淡溥色,荷花頗具清逸出塵之致,強骨同時不忘靜氣,此畫四年前成交322萬元。
垂楊系馬圖,成交829萬。
墨牛圖,5年前成交2875萬元。
除指畫外,潘天壽其他代表性的作品這里不列舉了。如果說高其佩的指墨畫作品大多應酬隨意之作,而從上面圖中可看出潘天壽的指墨畫常有大畫.精品,超出高其佩。最后,我認為筆墨是中國畫的根本,指墨畫只能是一種特殊形式,不可能占多大地位。
潘天壽作品《耕罷》圖今年拍了3.45億!
潘天壽先生是大師,
潘天壽先生在中國近現(xiàn)代畫壇風光無限。
浙江歷朝歷代英才輩出,多文人才子,書畫獨樹一幟,印學有西泠印社更是無出其右者。
潘天壽《鷹》
黃昌友《鷹》
齊白石《鷹》
黃昌友是浙江黃巖人,是當代年輕一輩書畫家中的風云人物。以書見長、以書入畫,篆刻師承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王福庵、吳昌碩入室弟子汪新士先生。黃昌友先生的書法已經(jīng)集眾家之長而自成一體,這在年輕一代書法家中是比較難得的。歐陽中石先生評價黃昌友的字是:“嚴謹而不呆板,瀟灑而不放逸”,楊冰先生評價他的字是:“既有魏碑的古拙,又有啟功字的清俊”。
潘天壽荷花
黃昌友荷花
潘天壽作品
黃昌友作品
《新華網(wǎng)》2016年推廣國學文化,專門邀請黃昌友創(chuàng)作行、草《千字文》并配說文解字在《新華網(wǎng)》頭條連載,每天八個字,連續(xù)五個多月,《今日頭條》《新浪網(wǎng)》等幾千家媒體進行了轉載,讀者五億多。影響力非常大。
《新華網(wǎng)》連載的黃昌友《千字文》局部
黃昌友書法作品(局部)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潘天壽教育思想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潘天壽教育思想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