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知藝術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知藝術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欣賞藝術美需要懂藝術嗎?
藝術品當然是可以被任何人去欣賞的,最好能被世界上所有人去欣賞,因為藝術不一定是輝煌宏麗的也可以是通俗易懂的!如果所有的藝術都不能被普通人欣賞的話那也就只能是自己圈里的人自己玩自己的了!
藝術二字的字面意思已經(jīng)很明顯了,藝,為展示給人看讓人有視覺聽覺或情感的共鳴的東西,術,則指理解水平與實踐方法和實踐水平。如果要搞藝術,你得能通過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并自己創(chuàng)作出讓別人有視覺或聽覺或情感共鳴的作品,那你說說缺了哪一樣能行?
欣賞藝術應對某一藝術特征有所了解才能有所感悟。了解多深則知其多深。每一部藝術作品都有一套系列分析方法。如音樂作品分析:——<調式分析,調性分析,節(jié)奏分析,時代背景與民族風格分析。和聲與曲式結構分析。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很多藝術都要略知一二欣賞起來就能走進去了解作品與作者想象思維中的美與藝的世界。
不需要?!岸囆g”其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
首先,欣賞美是一個審美享受的過程。而生活中,每一件事情做到了極致其實都可以被稱為藝術。藝術也許無處不在,如果人們善于發(fā)掘,再加上無窮的想象力,發(fā)現(xiàn)藝術并不是罕見的。所以,藝術鑒賞的過程中,思維運轉、直覺、感覺、知覺的運作,都是在對藝術的欣賞。
而對于藝術“美”的定義,我傾向于的是“對藝術形象之美的欣賞”。我們可以在不同體裁的藝術中尋找美。一幅油畫、一曲交響曲等,表達一種氣氛、一種情緒,這都是對藝術之美的欣賞。以畫作為例,畫面平衡、勻稱、黃金比例等,常常被稱作視覺上的“美”。藝術品的形態(tài)、顏色、肌理等元素搭配呈現(xiàn)的情緒,與觀賞者形成了獨有的“場”,每個人與這件藝術品的交流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擁有欣賞的權利,欣賞的深淺程度或許也沒有高低之分。
“懂藝術”或許是不同哲學派別、美學家給出的一套標準,而是否遵循這一套標準,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梢詫W習以世俗慣常的方式去欣賞藝術,更加可以加上自己的獨有見解,由心出發(fā),感受藝術帶給我們的反思自省、抵御困苦的力量。
那么,如果您希望全方位了解藝術,當然也可以先學習藝術史,了解藝術的前世今生;如果希望系統(tǒng)性了解“藝術”,把它當成學科來研究,便可以從研讀如《藝術概論》這樣的教科書開始;最后,還是多看看畫展、多媒體展覽、藝術活動、舞臺表演等,只有浸泡在藝術當中,才會更明白當下的藝術發(fā)現(xiàn)狀況和未來趨勢。
我認為是不需要的。
藝術是主觀的,都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創(chuàng)作出來的,表達著作者的情感。
欣賞藝術是一種從心而發(fā)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某個瞬間,欣賞者和藝術品彼此敞開了,看見了,然后體驗到趣味、共鳴或美感,這就是欣賞,可以說全憑直覺。
而所謂“懂藝術”,這是在做學問,預存著學術的標準,我是我,藝術是藝術,抱著如此態(tài)度如何能沉醉在藝術里,體驗到美呢?
偉大的藝術品并不是由“懂藝術”的人評選出來的,而是因為不同年代,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普通人從中體驗到了屬于自己的美感。
總而言之,欣賞藝術和懂藝術是兩碼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知藝術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知藝術教育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