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淺談教育大師教育思想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淺談教育大師教育思想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2個教育思想家?
中國先秦的著名教育思想家有老子、孔子、關尹、楊朱、墨子、列子、田駢、莊子、孟子、荀子等;封建社會的著名教育家有董仲舒、朱熹、陳獻章、王守仁、湛若水、王夫之等。
20世紀以來,以何子淵、蔡元培、陶行知、厲麟似、晏陽初、黃炎培、陳鶴琴、梅貽琦、張伯苓、唐國安、吳大猷、蕭友梅等為杰出代表,教育界名家薈萃,大師云集。
新中國的第一代教育家如黃炎培、陳鶴琴、吳玉章等從舊中國走來,跨越了兩個時代。作為優(yōu)秀的中國知識分子,他們在教育的不同領域有開辟之功,晚年大多沉潛治學、扶掖后人。
十二個教育思想家:
1.孟子,著作《孟子·盡心上》;“教育”一詞早出現(xiàn);內發(fā)論代表人物,認為人的身心發(fā)展源于自身的內在需要,提出“性善論”,并且有??济浴叭f物皆備于心善”、“人的心中自有浩然正氣”。
2.樂正克,著作《學記》,中國古代、世界古代第一本教育學專著。主要的思想觀點:教學相長、循序漸進、長善救失、啟發(fā)原則。??济洌骸暗蓝?,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君子之教,喻也”。
3.孔子,思想主要集中于《論語》,以“仁”為,強調有教無類,重視因材施教,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教學方法,學習過程分為:學、思、習、行四個階段。
4.蘇格拉底,主要考查的內容:產婆術(譏諷、助產、歸納、定義),強調啟發(fā)誘導,認為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美德,對于西方影響深遠。
5.柏拉圖,著作《理想國》,“寓學習與游戲”的早提出者。
6.亞里士多德,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認為教育的高目的是追求美德,在歷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則。
7.昆體良,著作《論演說家的教育》,又稱為《雄辯術原理》,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學法的書。
8.蔡元培,提出“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號。
還提出教育獨立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教育經費獨立,教育總長不得因政局的變動而頻繁變動;教育行政獨立;教育學術和內容獨立,教育方針應保持穩(wěn)定,不受政治的干擾;教育脫離宗教而獨立。
生活即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大教育理論。
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與生活本來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脫離教育的生活是不智慧的,脫離了生活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即生活”。
我以為應該包含這兩層意思:第一,教育的內容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大,我們的教育內容就有多廣;第二,教育的形式就是生活的形式,不拘泥于課堂,不拘泥于書本。還“教育即生活”以本來面目,讓我們的孩子快樂地學習、多彩地學習、自由地學習,然后做一個自我實現(xiàn)的人。杜威指出,最好的教師明白思維是產生于問題解決的過程之中的,要經歷五個必要的步驟:第一步,要有一個真實的經驗情境;第二步,從這個情境里產生一個問題;第三步,通過觀察等心智活動,搜集資料,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假設;第四步,推斷哪一種假設能解決問題;第五步,用行動檢驗假設。
與思維的五步相對應,最好的教師在教學時,往往不急于把知識塞給學生,而是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場景和生活經驗,引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使他們帶著疑問來學習,這種疑問是發(fā)自學生內心的,而不是為了應付教師的要求的。今天,也許我們還無法完全實踐大師的睿智理念,但我們可以靠近教育的規(guī)律、本質,應該讓教育中有生活,更應該讓生活中有教育。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淺談教育大師教育思想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淺談教育大師教育思想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