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思想怎么表達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教育思想怎么表達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教育思想有哪些?
教育思想是指人們對人類特有的教育活動現(xiàn)象的一種理解和認識,這種理解和認識常常以某種方式加以組織并表達出來,其主旨是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教育思想具有歷史性、社會性、前瞻性、繼承性等特征。有助于人們認清教育工作中的成績和弊端,使教育工作更有起色。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聶圣哲先生的"養(yǎng)活教育"思想。
"教育"內含"教"與"育"兩個方面。"教"的對象是知識,"育"的對象是價值
首先了解一下教育思想的定義,教育思想是指人們對人類特有的教育活動現(xiàn)象的一種理解和認識,這種理解和認識常常以某種方式加以組織并表達出來,其主旨是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
“教育”包含“教”與“育”兩個方面?!敖獭钡膶ο笫侵R,“育”的對象是價值。包含了教育理論、教育學說、教育思潮、教育經驗、教育信念、教育信條、教育建議、教育主張、教育言論、教育理想等。
如何理解教育思想的涵義?
教育思想是指人們對人類特有的教育活動現(xiàn)象的一種理解和認識,這種理解和認識常常以某種方式加以組織并表達出來,其主旨是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教育思想具有歷史性、社會性、前瞻性、繼承性等特征。有助于人們認清教育工作中的成績和弊端,使教育工作更有起色。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聶圣哲先生的“養(yǎng)活教育”思想。
存在主義教育思想主張?
存在主義教育,現(xiàn)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的一個流派。產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德國。
奧地利哲學家布貝爾和美國教育家尼勒等人把存在主義哲學觀點應用于教育理論,逐漸形成了一個存在主義教育思想流派,存在主義者在教育領域中對現(xiàn)存的教育制度和各派教育理論的基本主張給以批評,認為已有的教育把個人太簡單化、太客觀化了,實施的是一種“太嚴肅”的教育,把個人的自我發(fā)展置于次要的地位。
存在主義教育思想,現(xiàn)代西方的一種教育思潮。
20世紀50年代產生于美國,以存在主義為哲學基礎。存在主義教育思想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美國一批教育哲學家將存在主義哲學引入教育領域后逐漸形成的,曾一度在西方國家中廣為流行。存在主義教育思想以人的存在為研究對象,以個人的自我完成為目標,主張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真誠、選擇和決定以及責任感等,強調教育者應當使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教育應當維護個人自由,幫助個人進行自我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在教學上,認為教學就是師生之間“我”和“你”的“對話”,反對課堂上教師的個人專制和知識專制,主張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由地作出自己的選擇,讓師生在相互信任的氣氛中開展學習活動。認為蘇格拉底式的“產婆術”方法是最理想的教學方法,反對進步主義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因為它不是以個人而是以社會為定向的,關心的是個人承擔的社會義務。
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反對團體教學的方法。教師不在于使學生獲得多少知識,而是要激勵他們去學會如何學習,增強學生的自由性和創(chuàng)造性。基于“對話”理論,存在主義認為師生關系是“我”和“你”兩個都具有主體性的人之間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雙方都沒有自己追求的現(xiàn)實利益,雙方都不把對方作為實現(xiàn)自己目的的手段,而是真誠地賞識對方,歡迎對方,肯定對方,同時也受到對方的賞識、歡迎和肯定。
存在主義注重品格教育,主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品格的形成而不是知識的掌握,把知識看作是認識“自我”存在和發(fā)展“自我”的手段,強調學校課程設置必須符合人格完成的需要。
提倡個人的自由選擇,主張道德教育的任務是使學生學習有利于認識“自我”存在和發(fā)展“自我”的原則,從而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由于存在主義教育思想中充滿悲觀主義色彩,過分強調個人的意識和學生的自由選擇行為,20世紀70年代后影響逐漸減弱。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思想怎么表達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思想怎么表達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